Views: 252
2017年的中秋节和国庆节两大中国节日重叠,所以举国上下显得分外兴奋,纷纷提早计划行程,而火车票也早已经在8月底刚开始出售时就立刻售罄了。
与大家热烈期盼假期将至的氛围遥相呼应的则是火爆的月饼生产,销售,以及赠送,就像每年的双11,仅此一次,过时不候。正是因为机会难得,所以从上到下都十分重视,老板们琢磨着怎么能哄住员工的心,不能让员工觉得“孤苦伶仃”,把自己想象的太“黄世仁”或者“不入主流”(OUT),甚至有事业单位网友抱怨如今反腐单位不发月饼了,让TA有没有了组织的感觉。小一点的公司请员工吃饭,聚会,发月饼和购物卡作为福利,大一点的公司费尽心思把活动设计成主题,一些以年轻人为主的互联网大公司甚至相互比拼谁家的月饼和福利更有特色,谁家的主题更温馨。
对于所有的“乙方”而言,这个时候也是要对重要的“甲方”有所表示的,否则就显得失礼或者不通人情。就像每年的情人节一样,男生一定要向女生表示一下才显真情,尽管深情早已磨灭在油盐酱醋茶中,唯独不同的是“甲方”一定也是别人的“乙方”,而大多数“乙方”也一定是别人的“甲方”,但是男生女生不会如此。
月饼和鲜花都是“有所表示”的代表物,都可以是很简单,简装的那种,也可以是红中夹着绿,绿中夹着紫的那种,五仁的,绿豆,紫薯,红豆的等等各取一个拼装在一起,称为“七星伴月”。中国是个礼仪之邦,文明古国,用月饼来表达感情应该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但是想必以前的月饼绝对没有当今这么有创新,饱含深意。按卓弘毅先生的理解,礼仪=利益,读音相同,只是拼法不同,可见古人多么有心机,早就领悟其中奥秘了。
朋友家人间的礼尚往来我们就不提了,关于甲方乙方,其实无论从送礼人的角度,还是收礼人的角度,都不是一件易事,因为如何送以及如何收都是一门学问,且听我分享其中一二,如有遗漏请指正。
从送礼人的角度,送礼的目的无非三样,
• 博印象。关系还没有牢固建立,仅限于熟人,难得有这么好个时机可以以表心意,就像男生有心仪的女生,但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借口去表白,终于碰到情人节了,只要是见个面,吃个饭,聪明一点的女生就知道男生对她有好感了。对于乙方而言,意思意思,多么希望能在甲方有个靠背啊,毕竟城里有官好做事,树荫底下好乘凉。
• 续感情。关系已经建立了,相比熟人,已经算是朋友,但是需要更加稳固,时不时的问候一下,出来冒个泡,意思是说兄弟,我还是记得你的,我们还是哥们,有事记得罩着咱一点。
• 涨交情。希望关系能更进一步,由朋友变为知己,建立一种更加深厚的友谊和业务关系。往往这个时候“小意思”是“没有意思的”,所以赠送的礼物一定也是至少也是中等以上的,不能太差。
其实也并不是说不送的就不是熟人,朋友或知己,就像说不送的也有可能是甲方的生意占乙方比例比较大的,但是乙方有乙方的考虑或难处,比如说乙方老板比较耿直,或者乙方认为以实力取胜,也有可能是外资企业,不太兴这个礼仪,当然也不排除是上市企业,每一笔花销要层层审批,而这个大张旗鼓的花销可能会导致散户股东们口诛笔伐。而送的也不一定全是占乙方生意额最大的,也有可能是增长潜力最大的,但至少是重点客户。谁敢说老师喜欢那些成绩靠后又不努力的学生?即便TA们是明日之星,后起而薄发。
另外一个影响因素是攀比,英文说的比较委婉,用“Benchmarking (对比)”。同样供应一类产品的乙方,A 送了给甲方,B就不好不送,毕竟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A和B 终究是知道一些对方的动作的。B的业务相比以往明显有增长,就不好不送,所谓要“知恩图报”。
其次是连续性。往年送过了,今年要是不送,乙方担心甲方会有想法。就像笔者每年农历生日笔者自己都不太记得,但是生日那天远在老家的母亲一定会在那天打电话过来说“儿啊,今天是你生日哦,记得吃点好吃的阿”,自从离家上学,工作,年年如此,突然有一年,母亲没打电话,就一定担心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是母亲年纪大了开始不记得了,还是母亲有什么急事连“母难日”都忙忘了。既然已经是连续的事情了,那不少乙方就干脆把这比费用列进了年度预算,省得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大家为这个花销再做讨论,至于预算是多少,就看各个公司的财政情况了。
一旦决定要送,什么时候送就需要考虑了。微信群里第一个发红包的让人印象深刻,接下来的大家就没什么印象了。就笔者公司的观察,中秋节提前一个月就有人开始送了,之后会一路高潮,过完中秋,月饼就像资本家的牛奶,多到只有倒掉了。
甲方公司什么样的岗位该送,什么样的岗位不该送,怎么避免误会,该送的没送,不该送的送了,相信都很让乙方头疼,想必这也是很多乙方干脆不送的原因之一。公司越小,管事的人就少,而公司越大,财神爷就越多,你不能冷落了每个财神爷,当然这里面还夹杂着有些鬼神。正常来讲,往往一线的工作人员是肯定要送的,一方面大家同乙方的沟通频率肯定要多余甲方的高一阶的领导,或多或少大家有些私交,送的多少,大小和好坏都是一番心意,大家不会太在乎,另外一方面古话讲大鬼好见,小鬼难求,一不小心哪个环节把你的审批申请压两天,明明知道你出错但是不给你指正,一些小鞋还是很让乙方难穿的。其次才是一些小领导,他们不大不小,不最终审批一些业务,但是有不小的影响力,就像政府里领导身边的秘书,再加上未来的真正领导可很有可能就是他们,不仅要看眼前,而且还要眼光长远一点。
有些时候业务做的大了,甲方公司接触的人多了,好像把谁给冷落或者遗漏了都不好,这个时候还是全送吧。笔者有个乙方,早期合作的时候甲方代表办事处才不到10个人,所以那个时候好照顾,就像春节发新年利是,见者有份,但是15年间,甲方代表处扩张到100多人,干脆全送,谁也不得罪,因为这期间甲方公司的人员也会轮岗,山不转水转总会见着面,更何况乙方集团旗下也开了家糕点厂,就当成本价建交情。
要显得真诚,如果条件许可最好还是亲自派个人送给甲方,而不要寄快递。一来可以叙叙旧,二来如果有什么会议,也可以安排在这个时候,往往事情就更容易处理了,中国文化拿人手短,吃人嘴短嘛。
现在的快递业也真是发达,方方面面为客户着想。以前快递单手写,必须要写明是从哪寄给谁,这样在整个流通环节大家都知道是谁寄过来的,现在有些快递公司管理升级了,整个信息存储在数据库里,在快递单和标签上仅留收件人部分手机号,而寄发地就不显示在快递单上了。为了避免甲方的一些没有收到礼品的人员误会或者不悦,还是尽量不用署名快递,使用匿名快递保险一点。当然美中不足的是甲方收到了,但是不知道是谁寄的,细心一点的还会去查一下快递单号,粗心一点的就直接收下了,连谢都不知道谢谁。
同样为了避免误会,建议在寄快递时分开寄给收件人,而不要图省事拿一个大箱子将所有的礼物塞在其中,然后寄给甲方某个人让TA去分发,那不是寄礼物,而更像寄救灾物资。礼物大小是其次,心意和细节更重要,何况这当中可能甲方同样收到礼物的人员中有些是有隔阂的,大家各视对方为眼中钉,恨不得对方收到的是毒药。
其次送什么样档次的月饼估计也是个让人头疼的活,除了那些另有目的的乙方,总的来说会走以下路线。
• 新奇路线。早几年冰皮月饼刚推出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好奇,打破人们对月饼的常规想象,因此都特别希望能尝一尝。一些厂家继续推陈出新,开发出一些稀奇古怪的月饼,比如互联网上随便一搜“新奇月饼”,就有“黑皮月饼”,“香辣牛肉月饼”,“冰淇淋月饼”等等。
(鲍鱼月饼)
(韭菜月饼)
(香辣牛肉)
(象棋月饼)
(竹炭月饼)
(小龙虾月饼)
(黑皮月饼)
• 传统路线。中规中矩的送法,通常是星级酒店月饼或者是某某老字号月饼,商业化时代,做月饼的越来越多了,快餐店真XX和咖啡馆都出月饼了。当然酒店一般也是不自己生产月饼的,而是外包给专业的月饼生产厂家来制作。而每年的中秋前后,总会上演一番老字号品牌的争夺战,比如荣X月饼。大家一番网络舌战,眼球经济赚完了,中秋也就过去了。
• 保守路线。有些管理者倾向于走保守路线,亲笔写上祝福的话,让人倍感温馨,
但是也有些“更胜一筹”,直接将祝福语,公司的信息和介绍印在包装盒上,年年如此,估计是批量印刷的库存,只是基本上这盒月饼是不会再流通了。
或许有些乙方早已意识到送月饼已经泛滥了,因此另辟新径,比如送精美的糕点,定制的茶叶,亦或从遥远的偏远山区特供的水果直邮。
送糕点的好处是通常甲方办公室人员都可以品尝到美味,又或者请甲方的一些人员吃饭拉拉家常叙叙旧,更像是老朋友。
乙方那边是人力物力,费心费財,甲方这边则是羡慕嫉妒,喜笑颜开。没有收到月饼的,羡慕收到月饼的,总有一些好事之人处处打听谁收到了什么好吃的月饼,或者什么贵重的月饼,又或者是从多远的地方寄过来的月饼。。。。。。收到月饼的则在盘算这盒月饼该价值几何,送给谁吃比较合适,收到太多的则在苦恼多出的月饼如何处置才为恰当。
通常甲方不与乙方直接打交道的部门大抵是收不到月饼的,有些时候看似掌权的部门反而一点权力都没有,比如笔者公司的财务部,严格按单支付货款,不允许有拖欠,如此乙方往往也就在月饼问题上把甲方财务部给忽略了。按收到月饼的多寡来看,不出意外的话,业务量大的团队一定收到的月饼多,再次证明了礼仪其实和利益很近,也激励了业务量小的团队要奋发图强。
其实收到月饼的同仁还是持平常心同大家分享一些为宜,尤其是那些没有收到月饼的“弱势群体”,有言“财聚人散,财散人聚”,更何况其实乙方的本意只是希望同甲方加强关系,而不是同甲方的某个人,只是公司给了职员这个机会和平台而已。
再其次我们应该感谢那些赠送月饼的乙方,毕竟TA们把甲方放在心上,对于收到月饼的伙伴尽量还是写封简短的信函回复寄件的乙方和乙方业务负责人,以表谢意并祝商祺。
礼尚往来,团圆中秋,这不是一个人的中秋,而是甲乙双方共同的中秋,如此才是一盒月饼的圆满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