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转换的得与失
采购求多,快,省,而质量求稳,生产求准,开发求定,多方利益凑不到一起,自然就会有阻力,让一个项目经理牵头,TA则是看谁的声音大,谁的声音最能代表管理层的心声和自己的利益而平衡各种资源和需求。
采购求多,快,省,而质量求稳,生产求准,开发求定,多方利益凑不到一起,自然就会有阻力,让一个项目经理牵头,TA则是看谁的声音大,谁的声音最能代表管理层的心声和自己的利益而平衡各种资源和需求。
无论是ISO 9001或者IATF 16949 等认证的企业,都不能代表实际的表现就一定好,这里面有诸多的原因。那么提高审核的结果评价与实际表现的相关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但是这却又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如同老话讲“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一个企业的运作是整个团队长期合作的结果,通过区区几个审核员短短几天的审核去鉴别其过程能力谈何容易和准确, 更何况被审核方出于各种原因可能会隐藏一些真实的数据或信息给审核员。作为建议和经验,除了严格按照审核表的内容进行仔细的审核之外,笔者分享以下的一些验证供应商品质,交期,产能等关键信息的常见”坑“供大家参考,也欢迎补充。
质量通常强调方针,政策,其实说的是质量底线,原因是担心质量的下滑,也就是威胁没有得到妥善的应对,很少人说抓住质量机遇,因为质量强调的是稳扎稳打,而业务Business 则更多强调的是机遇。
对于处理质量上的威胁,笔者借鉴项目管理中的上报,回避,转移,接受,减轻 (上一盘回转寿司),结合供应商生命周期管理的四个阶段作了一些个人理解上的整理。
那么针对现场的审核在有限的审核时间里最需要关心的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是最薄弱的环节,因为那些最限制了过程的能力。最薄弱的环节意味着瓶颈,显然找到和打开瓶颈就最能释放潜力和提升效率。有时瓶颈找到也不定能立马解决,因为需要平衡资源投入和产出效率。所以笔者认为瓶颈和平衡是解决问题的两大利器,一个是发现主要问题,一个是快速有效的解决当前问题。
如何在现场审核中找到主要问题,或者是瓶颈,笔者小结了一些现场审核中的技巧。因为薄弱的环节往往隐藏在“最XX”之中,所以笔者姑且以最开头来抛砖引玉。
将您需要重点查看的事项或技术要点事先写在便事贴上,将便事贴露头贴在短边上;现场如遇某个问题得不到确认,需要进一步查看资料,将短边的便事贴移到短边与长边相交的角处,同样露出头来,或者在角上新加一张便事贴,将需要澄清的问题写在便事贴上;如果问题得到确认被证实是一个不符合项,将便事贴移至长边,同样露出头来;如果问题得到合理解释,不是一个不符合项,则将便事贴移至纸张页面内,将头缩回去,或者干脆将它撕走。
这就像一条按检查点的进展顺时针移动的生产线,合格项进了纸张内,不合格通过“露头”凸显出来,待检项处于“黄色”的过渡处。
网络上随处可见目视管理的好处,几乎无益弊端,还把它的好处进行了等级划分[1]:
初级水平: 能明白现在状态
中级水平:谁都能判断正常与否
高级水平:管理方法(异常处置)也都明确
那么为什么目视管理如此重要?尽管网路上和专家们可以给出很多条,笔者个人认为可以归纳为以下三项:
回想一下您的公司,看看新近一年有多少新供应商被导入,又有多少的供应商正被导入?整体来看您可能并觉得多,或者不够明晰,那么如果您公司有商品管理负责人,有幸聆听TA们的“商品管理策略”,十之八九您见到的会是增加新供应商,当然与之同步的会是淘汰某些供应商,因为毕竟蛋糕只有这么大,想要吸引新的供应商进来,必定会诱之以饵,同时脚踩两只船,总是容易翻船的。
每一个项目无论成功与否以经验教训终结,于笔者而言,愿意分享过去3个月学习PMP的经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便捷,可扩展而又不失逻辑性。
品质管理三句话:培养三种意识,紧跟过程控制,再加二把武器!
其实以上的现象在当下非标自动化设备行业都十分常见,笔者百度和知乎了一下相应的非标设备的验收方法和步骤,但是很少有操作性较强的文章分享,鉴于笔者早期曾经接触设备安装,调试和验收,以及职业生涯中涉及的设备由国外到国内的转移项目,和非标实验设备的采购,分享一些自己的理解。
首先笔者不算由制作厂家(乙方)独自进行的设备调试,以从采购方(甲方)参与设备的确认开始,把整个验收分为岸上测试,岸边测试,下水测试3步, 3步相当于制船行业的系泊实验,轻载和满载状态的试航。
You cannot copy content of this page